部落改造 嚴長壽:呈現精緻創新
2010-09-01 12:50
![]() |
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8日在台北縣政府召開「99年度全國原住民族人民團體會議」,會中邀請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專題演講。嚴長壽以「原住民族的挑戰與機會」為題主講,重點放在教育和部落改造 |
自己的歌無處唱
嚴長壽說,在台東租房子住的這段期間,走訪許多部落,看到原住民的潛力:「例如音樂天賦。我認為原住民有著傑出的各種天分,卻要到台北或其它都會區作工謀生,然後再回到家鄉,才能獲得自在和尊嚴,這是不對的。」
他說,40年前認識胡德夫,當時胡德夫還在台北林森北路唱英文歌,不能用族語唱自己的歌;南王部落有9個金曲獎得主,但是他們卻沒有舞台,而年華卻日漸凋零。
「旅遊和部落結合,是一個危險的嘗試。」嚴長壽直言,部落是族人生活的地方,要推動旅遊,就要有整體規劃,不能將旅遊和部落生活混在一起,但也不能創造一個「假」的部落,觀光客一看就知道這是刻意營造的環境,沒有深度。
嚴長壽建議,如果要發展帶動部落產業,讓原住民族人不需要離鄉背井找工作,在部落裡面就可以自給自足,首先要讓部落文化的深度精緻呈現:「做部落的主人,來者是客,按照主人的規劃來旅遊。」
嚴長壽舉例,在部落中開設精緻餐廳,由部落中的廚藝高手掌廚,部落裡的孩子或婦女可以到餐廳工作。耆老可以負責文化解說,最重要的是要讓觀光客明白:部落文化不是觀光用途,而是與大家分享文化之美。
「救災固然重要,但是重建工作之後,政府更要注重產業發展。」嚴長壽建議,經費挹注不要只用在救災,將原住民族的產業帶動起來,部落就可以不必再面對年輕人都要外出打工的困境,更可進而改善許多原鄉問題。
談到教育,嚴長壽直言:「看到許多原住民孩子擁有許多考試考不出來的天份,沒有受到太多重視,令人感到心痛。」他說,現在的公務人員、老師都很會念書,是否因此忽略了擁有不同專長的孩子,也需要教育資源的栽培?
別用傳統方式教育
嚴長壽認為,現在有太多因為不敢踏出社會,只好盲目念碩博士的學生;他質疑技職教育的師資都是學術界而非實務出身,導致科大生畢業之後,企業仍舊不敢用。嚴長壽呼籲教育界,不要再用傳統的方式教學生,讓學生自由發展專長,才能真正創造自我價值。
「看到一幅原住民孩子的畫,我感動到眼淚掉下來。」這幅畫是《祖母的腳》,畫的是一雙沒有穿鞋子的腳,踩在泥土地上。
嚴長壽說,這位孩子是祖母帶大的,原本和祖母的相處不算親近,在繪畫的過程中,想到了祖母辛勤工作、為家庭付出許多,所以把祖母沒穿鞋子的腳畫下來,也是自己的反思。
嚴長壽說,他從繪畫中看到了學生的創作潛力與能量;更加覺得,許多專長不在國、英、數等科目的孩子,需要的教育方式也應再做調整。今年底,公益平台文化 基金會將計畫為花東地區原住民學生,在台北舉辦畫展,地點在台北市區的銀行與地下道空間中,邀請台北民眾一起到場參觀。【2010/08/31 台灣立報】
標籤:
———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