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世之前的快樂棺材

2010-09-29 12:14

護理之家的居民和設計師歡慶死亡藝術

  來自新加坡的快樂棺材正在挑戰死亡禁忌。今天由設計師悉心設計的棺材,讓三位即將入住護理之家的居民實現他們臨終的願望。這一系列突破傳統的棺材是特別邀請多名設計師,根據這三位居民的意願來創製與裝飾,也是他們最後一程的安身之處。蔡蓮青(Elsie Chua)不帶絲毫恐懼的表示,「我並不害怕談論我的最終離去。能夠決定我的棺材式樣並在逝世前看到它,這很有意義。」她微笑著說道,「我想穿著一套合身的可芭雅服(註1)走。」

  通過連氏基金(新加坡一家慈善機構,以其激進慈善著名)和聖約瑟護理之家(St Joseph's Home and Hospice)發起的一項倡議,蔡蓮青(Elsie)的願望得以實現。快樂棺材計劃顛覆了死亡的惡名,把象徵害怕、恐懼和悲傷的棺材轉化為一種積極向上、尊重生命的藝術表達。除了蔡蓮青(Elsie),另兩位護理之家居民Kitty Fogh和瑪德蓮(Magdalene Khoo)也收到了由FARM(一家新加坡藝術創作社團)創作的定制棺材。除此之外,還委任一位多元化藝術家展現他的詮釋。

  「快樂棺材」倡議是連氏基金「有生之年」(Life Before Death)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,這項活動旨在讓人們思考並談論死亡和死亡過程,同時強調了為垂死人群提供更好護理的迫切需要。連氏基金首席執行官李寶華先生表示:「快樂棺材這個名稱可能像一種矛盾修辭法。但正是它對立的兩面巧妙地表達了我們致力完成的使命。我們正在把棺材從極端黑暗、絕對消極的死亡象徵,轉變成一塊用來表達生命、鼓舞人生,並積極歡慶有生之年的創造性鮮艷彩色畫布。」

  聖約瑟護理之家的院長陳瑞雲修女(Geraldine)懷著與悲觀、失望不同的心情表示:「這項活動看似關於死亡和死亡過程的課題,但真正的含義是要賦予人生命。它為我們慈懷病院住院者創造了一個沒有恐懼的平台,供他們分享自己的生命並談論他們的離世前的意願與希望。」最後李寶華先生充滿熱誠地說:「我們可以為服裝和巧克力進行設計,那為什麼不能設計可以反映我們獨特的生活、個性和夢想的棺材呢?每個個性化棺材背後的個體生命故事,將會成為葬禮上打動人心的話題。」

註1:可芭雅服是海峽華人婦女穿著的一種傳統衣裙服裝。  資料來源  新加坡美通社

返回